中文|English

博鳌亚洲论坛 2019年会

  1. 年会首页

  2. 年会日程活动

  3. 会场消息

  4. 会议简报

  5. 演讲嘉宾

  6. 会议视频

  7. 精彩瞬间

  8. 会议日程

  9. 媒体报道

  10. 官网首页

  1. 年会首页

  2. 年会日程活动

  3. 会场消息

  4. 会议简报

  5. 演讲嘉宾

  6. 会议视频

  7. 精彩瞬间

  8. 会议日程

  9. 媒体报道

  10. 官网首页

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届年会 - 2019年会 - 会议简报

博鳌亚洲论坛2019年年会深度报道(二十五):楼市30年:何去?何从?

发布时间:2019-03-29 22:07:14   浏览次数:4899   来源:博鳌亚洲论坛

改革开放40年,中国房地产市场化也走过了30年,在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中占据了重要位置。关于房地产市场的讨论从来都是一个热门话题。从2016年4季度政府开始对房地产市场进行严格调控以来,关于行业走势、房价政策、房产税、租赁市场的讨论也越来越多。

29日下午,博鳌亚洲论坛2019年年会上,来自中美两国的房企、第三方机构以及研究专家就此话题展开了讨论。

中国国家税务总局前副局长许善达表示,中国城镇化的过程还在演变中,一二线城市的房子不存在过剩问题,真正过剩将被大量淘汰的,是广大农村地区的房子。房地产政策的制定要根据房子的使用属性来分类,不能笼统地戴一顶帽子。

 

调控需谨慎 楼市扭曲后患无穷

香港的房价之贵,全世界有目共睹,北上深这样一线城市的房价未来会走上香港的道路么?

瑞安集团主席、香港贸易发展局主席罗康瑞表示,香港的楼市基本上一般年轻人都没有办法负担,相信内地不会发展到和香港楼市一样如此极端。他称,自己比较担心的是,内地很多大城市特别是一线城市的土地容积率很低,“这是浪费我们宝贵的土地资源,希望有关部门能够重视这个问题。”

罗谈到当前严格的楼市调控及各种限购政策,认为这种操作容易扭曲楼市发展,将来一旦放开,很容易生乱。他建议实行双轨制:为低收入的阶层提供廉租房等;同时放开高收入人群购房限制。

对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和价格走势,第一太平戴维斯亚太区执行主席Robert MCKELLAR表示,需要非常明确的政府政策来解决税收、立法等问题,还需要有一些行政化的手段,让普通人能承受得起房价。他认为,中国政府在过去10~15年对楼市的调控是有积极作用的,但房地产已经占据中国GDP的25%,需要税收政策抑制投机和炒房行为,提供更多的市场公平。

作为行业第三方的贝壳找房CEO彭永东认为,中国房地产成长的时间还比较短,北京700万套房子,换手率只能承接4%,正常是2-2.5%的换手率,价格会比较稳定,而国外的市场相对比较成熟,房价有涨有跌更理性。中国在过去的十年时间里,存量房的交易成为主流,全中国二手房交易6.5万亿,新手房是12万亿,面对增量的市场,怎样给这个行业的存量房交易搭建一个基础设施,稳定是最重要的。

他判断,随着中国市场越来越成熟,信息越来越透明,交易量的稳定是一个大方向。

 

住房品质关注度提升 建筑材料革命势在必行

“人类所有的领域都在进步,很多领域进步非常大。最落后的恐怕是建筑领域,混凝土已经用了200年,资源消耗巨大。几十年后,房地产高潮退去,城市周围将会被建筑垃圾填满。混凝土是无法再生的,我认为建筑材料的革命必须要做了。”远大集团董事长兼总裁张跃说,房子集中了社会几乎一半以上的财富,很多人倾其一生就买了一套房子,尤其是中国人,不买房子好像就对不起下一代,但这个房子只能用几十年,钢筋、混凝土都是有寿命的,几十年后要拆掉,并不能成为人类的财富。

他带领公司尝试了寿命可以达到两三百年、可以再生使用的钢结构,又尝试了用很轻的不锈钢材料,做出来的房子成本和传统混凝土差不多。他表示,如果这个技术能普及到劳动力高昂的地方,造价会比现有的房子便宜很多。

张跃认为,无论是钢结构还是不锈钢结构,造房者和购房者都应该有真正为人类、为子孙后代积累财富而不是积累垃圾的意识。另一方面,房子要做好保温,否则就要大量依赖空调,造成建筑能耗过高,进而导致环境污染,“美国建筑的能耗占了50%以上,中国也快了。”

深耕房地产开发多年的罗康瑞同意张跃的观点,称自己也在不断研究,到底未来用什么材料、怎么做,才更符合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但目前来看还没有很好的选择,钢结构的效率高但造价也很高。

对此,如是金融研究院院长、首席经济学家管清友指出,中国房子的成本不在建筑本身,而在土地,特别是一二线城市。

关于房子质量,不独中国有这样的问题,美国房地产商莱纳国际的总裁Chris MARLIN对比道,美国人70年来都是用同样的方式盖房子的,美国很多房子也正处于达到使用寿命的高峰,比历史上任何时候的风险更大,造成了美国住房方面的赤字,很多地方盖房成本已经高到本地人盖不起了,同样也需要用新的材料、新的方式来建造未来的房子。

张跃分析,建筑问题是一个世界级问题,欧洲会好一些,日本更好一些,至少还倡导用钢结构。他说,日本高一点的房子,除了个别的别墅之外,全是用的钢结构。钢结构是可以普及、值得推广的。美国的木结构、钢结构也很好,且欧美特别北极圈木材资源非常丰富,如果砍伐和种植配合得好,这是可持续的材料。他判断,钢结构将成为欧美、日本下一轮新建筑的主流材料。

彭永东也表示,以前房子少、需求多,品质不是竞争要素。过去30年,中国造了二亿套房子,现在到了一个时间节点,大家越来越关注品质。房子的户型、材料等,成为二手存量房交易中用户第一个关注的信息,所以未来提供更好品质的住房和服务,是下一步竞争的主基调。

 

一二线城市不存在去库存 房产税政策不稳不出

房地产政策众说纷纭,到底什么样的政策才是符合市场规律和人民需求的?房产税何时开征?这些问题牵动了无数人的心弦。

许善达指出,现在中国给房地产笼统地提出一个政策,这个方法本身就有重大缺陷。他说,要研究房地产政策,首先要考虑中国特色和国情,比如,很多人统计中国人口老龄化以后,房子从总量上来说会有结余,但主要出现结余的是广大农村的房子。一二线城市不会出现房子过剩的,反而是供给不足。房地产去库存,只适用于三四线城市中的个别城市。中国的城镇化进程还远远没有完成,所以,房子总量看起来很大,实际上主要淘汰的还是农村的房子,这是一个很重要的特色。

中国房地产发展这么多年,许善达认为现有的房子主要应该分为三类:一类是保障性住房,一类是产权房,还有一类是共有产权房。

首先要解决低收入群体的基本住房,2010年,城镇居民还有5000万户房子没有厨房、厕所等基础设施,没有达到最基本的居住条件,这方面政府是有责任的,这批房子不能跟普通的房地产混为一类。

其次是共有产权房。很多城市在吸引高学历人才,按照他们的工资水平,在城市里面要想买到一个市场化的房子是很难的,政府为留住人才推出了共有产权的房子,这群人就可以用一个比市场价格低的价格,买到和身份相适应的房子,政府的钱作为一个股份放在那里,几年后这群人需要换房子,政府就可以收回这笔投资了。这项工作上海从2012年就开始操作了,北京现在也有类似的政策。

“我认为,这个办法可以帮助解决大城市里相当一批工薪阶层的住房需求,是非常好的方法,剩下的就应该市场化了。市场化的房子和居民的基本需求没有关系。现在城市平均房价的计算方法非常粗暴,对市场释放的价格信号是不准确的,应该分成上述三类房子来释放价格信号。”许善达称,要先分好三类不同属性的住房,再制定每一类房子相应的政策,让大家根据购房资格来自由选择。

对于很多人关心的房地产税,许善达表示,虽然很多专家对房产税做了不少预测,但官方的态度是稳步推进,不能出乱子,现在大家争论的问题必须先取得一部分共识,“只要还会出现不稳的情况,房产税政策就不会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