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博鳌亚洲论坛 2019年会

  1. 年会首页

  2. 年会日程活动

  3. 会场消息

  4. 会议简报

  5. 演讲嘉宾

  6. 会议视频

  7. 精彩瞬间

  8. 会议日程

  9. 媒体报道

  10. 官网首页

  1. 年会首页

  2. 年会日程活动

  3. 会场消息

  4. 会议简报

  5. 演讲嘉宾

  6. 会议视频

  7. 精彩瞬间

  8. 会议日程

  9. 媒体报道

  10. 官网首页

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届年会 - 2019年会 - 会议简报

博鳌亚洲论坛2019年年会深度报道(二十二):未来的乡村 未来的城市

发布时间:2019-03-29 15:37:29   浏览次数:2458   来源:博鳌亚洲论坛

快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中国家,都不可避免地出现乡村衰败、凋敝的景象。

历经30年,人类打造出繁荣的生活景象,这种生活景象是否能够延续到未来。今天,全球各地无论是城市或是乡村,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在城市,各种污染和资源的短缺困扰着我们;在乡村,乡村的空心化和没落令人担忧,种种问题都在降低我们生活的幸福感。对城乡发展的未来,各国都处于一个命运的共同体,亦即创建以人为本、以科技为辅的新文明城市。30年之后,在2049年的今天,未来的城乡会是怎么样的融合?

29日上午,论坛举办“未来的乡村 未来的城市”分会,邀请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全球希望联合会主席博科娃、SK 集团全球董事长崔泰源、韩国浦项科技大学校长金道然、韩国与时斋院长李光宰、商汤集团创始人汤晓鸥、百度副总裁、百度智能城市总经理王路、中国自然资源部总规划师庄少勤就以上问题展开探讨。博鳌亚洲论坛理事长、联合国第八任秘书长潘基文也应邀出席并发表演讲。

 

新文明城市什么样?

潘基文认为,在迈向命运共同体的道路上,需要携手解决的最大的共同危机,是人类的家园面临的不可持续性危机。过去30年以来,城市化既带来了经济繁荣,又是扶贫的利器。今天,人类面临着两大不可持续性危机,一是大城市病;二是农村的荒废问题。潘基文提议,要创建3个试点城市模式,这个“城市”的内容要比智慧城市更广泛,要超越技术驱动型未来城市,要以人为本解决现代矛盾,开启新文明。

潘基文强调,未来城市必须是开启新文明、“以人为本”的城市。以人为本的城市,将是21世纪新文明城市的核心;新文明城市的核心目标,应是人类的健康和幸福。为了人类的健康和幸福,要将三个原则有机结合起来。第一,创建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的城市。这就需要融合东西方价值。第二,创建技术创造幸福生活的“数字化”城市。技术要为创造人类幸福服务。我们要摆脱从技术的角度设计城市的惯性,要把焦点放在人类的健康和幸福。第三,创造人与自然都“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这样的城市应具备先进的数字化基础设施和较低的生活成本,人们在这样的城市不必长时间、长距离通勤。这样的城市自然循环,没有雾霾。

潘基文认为,中国在建设新文明城市方面可以做引领者,中国也有能力做到。中国著有《周礼·考工记》,韩国、中国、日本等亚洲国家城市规划数千年来均借鉴《考工记》。我们需要21世纪版本的《考工记》,我们要创造出适合未来人类的未来城市,我们要在“一带一路”推动新文明城市。新文明城市是人类的未来,人类的希望。

庄少勤认为,过去30年是通过工业化推动城镇化,取得明显成效。但是,传统的工业化有其局限性,比如,发展导向比较注重经济要素,对于社会、环境不够重视,发展上比较注重要素和规模驱动。中国的空间发展、空间治理,包括城镇化,到了一个生态文明的新时代。首先,要更加重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自然可以不需要人,但是人离不开自然。因此,后工业化时期要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要把城乡当成一个生命共同体,社会当成命运共同体。中国计划在全国划定3条底线,第一条底线是生态红线,保护生态安全;第二条底线是永久基本农田,保证粮食安全;第三条底线是城市边界,防止城市的蔓延,对自然乃至对文化其他方面底线的冲击。中国会把巴黎协定相关气候应对的目标措施通过规划落实下去。

其次,要强调以人为本,或者以人为核心高质量发展。后工业化时期,应该让城乡人民生活得更美好。社区是一个城乡的基本单元,社区活了,整个城市就活,今后的社区宜居、宜业,宜游,还要宜学宜医养,才能应对未来的挑战。

第三,区域协调。城市内部把它变成小城市、微城市,通过网络进行连接,城乡之间有很好的关联,城市有城市的特色,乡村有乡村的价值。

第四,要重视因地制宜,特色发展,要像保护生物多样性一样保护城乡的多样性、文化的多样性。目前全国在推进乡村振兴,乡村有其特有的文化和经济价值,要好好设计和规划。

第五,注重数字驱动创新发展,把自然生态,人文生态,智慧生态相融合,做到天人合一。

金道然提出市产学概念,即城市、企业和大学加强彼此合作,才能使城市的活力更加持久。为了实现城市的繁荣与可持续发展,政府应该承担起领导者的角色,与企业和学校合作,以解决21世纪人类发展面临的危机。

李光宰认为,为解决现代城市建筑建材的大量损耗,人类生活方式带来的能源损耗以及心理问题损害,他希望建设21世纪版的《周礼·考工记》,聚集全世界的智慧,打造一个示范城市,为人类带来幸福和希望。

 

新经济体系

崔泰源董事长认为,由于人类利己的经济体系造成诸多城乡问题,必须打破利己的经济体系。否则,单纯依靠AI技术、新能源,是无法解决目前所面临的问题的。崔泰源呼吁,全社会要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如果全社会建立了良好的信用体系、经济运行体系,包括激励制度,企业自然会积极面对问题,解决问题,在乡村、城市铺设新能源系统,采用AI技术,开发出适合农村的新能源。

 

“AI+”技术为城市赋能

汤晓鸥指出,1850年,英国的城镇化就已经达到50%,中国今天还有5亿人在农村,与一两百年前的英国相比,城镇化的道路依然任重而道远。

汤说,AI本身不是一个行业,AI要服务各个行业,AI主要目的就是打破各种边界。一是学术和产业的边界,把学术和AI的成就用到产业上。二是各个传统产业之间的边界。三是国家之间的边界。AI需要各国之间的相互合作,而不是对抗。AI必须要能帮助各个产业提高生产效率。智慧城市不仅仅是监控摄像头,还包括智慧的教育,智慧的医疗,智慧的旅游,智慧的交通,智慧的商业,智慧楼宇等等。还有其他行业,包括自动驾驶、机器人,智能手机,互联网。AI可以应用到很多方面。

AI帮助更多的是大城市,可缓助大城市的交通问题、人口问题、安全问题、商业问题。智慧城市的建设,需要有整体规划,需要资源、产业的整体配套和融合。

王路认为,AI时代,不主动革命就会被别人革命,百度正在利用AI+技术,解决城市的不幸福感。

王路介绍,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列出17项未来城市的特点,比如说没有饥饿、没有贫穷、良好的健康、良好的教育、社区的可持续化发展。这些都是我们应该努力和发展的方向。在城市,交通是很大的问题,纽约每年因为交通造成的损失是2200亿,占GDP的5%左右。百度要利用大数据技术、地图、信号灯上的视频分析技术、无人驾驶等,做成一个立体的解决方案,不仅让人们出行有智能交通,还有智能出行。再比如,利用互联网在网上立案,在网上进行初步的证据提交,甚至可以帮助法院用OCR技术进行初步审理,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总之,利用AI+可以帮助城市管理者提高他们的效率和水平,让每一个居住在城市里面的人获得幸福感。

 

文化不可或缺

博科娃认为,文化是城市可持续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首先要保护文化,保护文化遗产,关注文化的发展。一带一路建设,就是要提升不同文化的影响,让沿线国家传播并弘扬其特有的文化。这种东西方之间的交流和互相影响,将进一步丰富人类文明。

博科娃说,2011年教科文组织有一个建议,就是要保护历史城市风貌,包括自然遗产保护区。物质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非常重要,它能够让我们心生自豪感,顾及子孙后代的需求,这些都将对城市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文化创新也非常重要。目前在中国有10个创新城市,韩国有3个。我们希望有更多的创新城市,比如上海就是一个设计的创新城市,其7.5%的GDP是由创新实现的。我们需要以人为本的经济发展模式,确保城市发展的包容性和可持续性。在这个过程中,一定不要忽略文化和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