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博鳌亚洲论坛 2019年会

  1. 年会首页

  2. 年会日程活动

  3. 会场消息

  4. 会议简报

  5. 演讲嘉宾

  6. 会议视频

  7. 精彩瞬间

  8. 会议日程

  9. 媒体报道

  10. 官网首页

  1. 年会首页

  2. 年会日程活动

  3. 会场消息

  4. 会议简报

  5. 演讲嘉宾

  6. 会议视频

  7. 精彩瞬间

  8. 会议日程

  9. 媒体报道

  10. 官网首页

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届年会 - 2019年会 - 会议简报

博鳌亚洲论坛2019年年会深度报道(十八): 大学校长对话

发布时间:2019-03-28 21:52:01   浏览次数:2018   来源:博鳌亚洲论坛

兼容并包、“东、西”融合,不仅仅是中国和亚洲一流大学的精神,也是世界一流大学的精神。

3月28日举行的《大学校长对话:教育的“东、西”融合》分论坛,探讨全球化时代如何在坚持本土特色的基础上,以开放、包容的心态,吸收、借鉴别国高等教育之长。斯里兰卡科伦坡大学校长Lakshman DISSANAYAKE、巴黎综合理工学院校长Eric LABAYE、韩国延世大学校长KIM Yong-hak、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校长李剑阁、英国考文垂大学副校长David PILSBURY、美国伍斯特理工学院教务长Winston SOBOYEJO、牛津大学赛德商学院院长Peter TUFANO、清华大学副校长杨斌等来自亚洲、欧美一流大学的校长,分享教育国际化和东西方融合的理念、思路和案例,探索全球化时代的教育思想和模式。论坛由财新传媒副总裁、财新国际董事总经理李昕主持。

 

何为一流大学?

具备哪些基本特征才算得上世界一流大学?正如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八位校长给出了八种不同版本的观点:Lakshman DISSANAYAKE认为,最重要的三个特征是“高品质的教育、跨界互联互通、本地社区产业合作”;Eric LABAYE看重“卓越的文化、杰出的研发能力、完整的生态链”;KIM Yong-hak认为,应该“培养能够改变世界的精英,并积极参与解决社会和全球问题”。

“一流的理念、一流的教授、一流的设施”是李剑阁的评价标准。David PILSBURY认为,最重要的标准是“能对世界作出贡献”;Winston SOBOYEJO给出的标准是“提供思维领袖、对社会产生影响、促进创新并拓展知识边界”;Peter TUFANO高度评价“好奇心、批判性思维、动手能力”。杨斌则认为,世界一流大学“具备更长久的思考维度、对本地的国家和民族作出贡献、有非常好的全球影响力”。

除了认定世界一流大学的标准不尽相同,东西方教育也有着显而易见的巨大差异。Lakshman DISSANAYAKE从学校和老师之间的关系、老师和老师之间的关系两个方面进行阐述,“传统上来讲,亚洲大学生是比较沉默的。从学校的角度,从小学到初中到高中,大家都要求学生遵守纪律、参与学校考试的竞争。同时我们希望能够把文化引入到学习的环境中,而不仅仅传授知识。我们也非常注重创新精神,在我们的大学,既有传统的教学方式,同时也引入一些新的教学方式,学习管理系统等一些互动学习方式已经放在我们的教学工具包当中。”

考文垂大学目前60%的学生来自英国,40%的学生来自海外。David PILSBURY认为,这反映了英国的教育非常具有吸引力。“我们有150多所大学,我们的大学有很多来自不同地方的学生,我们希望能够增加学生的知识能力,很多东方大学也希望吸引更多的国际学生,这样能够引入不同的想法,这非常关键。我们必须挑战教授、挑战现有的思维,我们所有的学生都应该有一个安全的空间,可以表达自己的想法,可以挑战教授的想法,互相挑战对方的想法,这是大学的根本特点。”

Winston SOBOYEJO则从可持续发展角度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大学应该关注可持续性,这是我们的核心价值观,并且需要用它来激励更多的研究。我认为所有大学都要参与到跨学科的研究中,找到一些新的想法,找到一些新的政策,在本地和全球建立循环经济,这才是一种负责任的态度。”

 

大学的使命与挑战

拥有150年历史的科伦坡大学,目前最关注的是学生的就业问题。“我们的学生如何能够满足日新月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我们的课程应该如何调整才具备可就业性,尤其是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方面,一定要更加关注这个问题。教育是为了就业,不管喜欢不喜欢,我们都必须直面这个问题。与此相关的另外一个话题,就是企业家精神。如果要解决就业问题,我们也希望培养我们的学生成为企业家,这样可以和工业界、和私人领域联系起来,同时也能够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Lakshman DISSANAYAKE表示。

KIM Yong-hak从三个方面阐述了大学教育面临的挑战,“一是数字技术的发展。此前大学控制了知识产生的权力,通过知识来传播知识。但是,现在这种垄断已经结束了,政府和其他的机构都在生产知识。所以我们失去了这种垄断的权力。二是寿命的增长。如果人类正常寿命达到100岁左右,那就意味着他们大学毕业之后还可以再活80年或者更长的时间,而知识的更新又是非常迅速的,我们教的专业知识肯定会过时,这是老龄化带给我们的挑战。三是就业,人工智能的发展会导致很多工作岗位的流失,学生毕业以后不知道能否找到工作,所以他们希望我们降低学费,这就是数字革命。”

相对而言,Eric LABAYE更加乐观一些,“谈到当今的世界,比如老龄化、比如技术发展,所有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研究。当然,教育本身也在全球化,而且在经历技术变革,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的挑战就是要更快适应课程的变化,对于大学的影响力和宗旨我从不怀疑,只不过我们需要以更快的速度来适应当今世界的变化。”

应用日益广泛的网上教学,既是机遇也被看作挑战。Peter TUFANO说:“我是商学院的院长,网上教学给我们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我们做什么不做什么以及怎么做,都可以借助网上教学展开。无论如何,我们都要找到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办法,并嵌入大学的战略设计中,一旦制定,则坚持到底,我想这才是我们应该坚守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