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博鳌亚洲论坛 2019年会

  1. 年会首页

  2. 年会日程活动

  3. 会场消息

  4. 会议简报

  5. 演讲嘉宾

  6. 会议视频

  7. 精彩瞬间

  8. 会议日程

  9. 媒体报道

  10. 官网首页

  1. 年会首页

  2. 年会日程活动

  3. 会场消息

  4. 会议简报

  5. 演讲嘉宾

  6. 会议视频

  7. 精彩瞬间

  8. 会议日程

  9. 媒体报道

  10. 官网首页

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届年会 - 2019年会 - 会议简报

博鳌亚洲论坛2019年年会深度报道(十四): 健康、有尊严的老龄化

发布时间:2019-03-28 08:29:29   浏览次数:2060   来源:博鳌亚洲论坛

近年来,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速,癌症、心脏病、糖尿病等疾病发病率大幅攀升,对经济、医疗体系以及患者都构成了巨大的威胁。如何应对这样的挑战,越来越成为社会各方的重点关注领域。

27日下午,在博鳌亚洲论坛2019年年会上,世界卫生组织荣誉总干事、全球健康论坛大会主席陈冯富珍表示,未来40年,全球80%超过60岁的人口都在中低收入国家,他们的数量将会超过所有高收入国家的这一人群;2018年,中国60岁以上人口占比达17.95%,到2050年中国会有超过5亿60岁以上的人群。

如何应对这一严峻挑战?

 

理性认识老龄化 建立长期健康机制保障

陈冯富珍指出,2015年,世卫组织出了一份《全球健康老龄化报告》,明确要实现健康老龄化的愿景。重点工作包括:首先,卫生体系或者全民健康覆盖的体系必须要和老龄人的需求结合,为老龄高发的慢性疾病、心脏病、糖尿病、呼吸道疾病等提供一个长期护理的机制,这不仅仅在中国,在全世界都是如此;二,必须尊重老龄人,为其有针对性地定制交通工具等基础设施,全社会都要考虑他们的需求;三,要监测好老龄人的健康数据,了解他们的现状和需求,制药公司和政府制定相关政策过程中,都要高质量地收集和应用数据。

陈冯富珍强调,要将老龄化纳入全球健康战略布局,博鳌论坛的关注点要超越亚洲,让更多的老龄人有尊严地、健康地活着。“如果具备了正确的政策和到位的服务,人口老龄化可被看作是个人和社会面临的新机遇。”她判断。

阿斯利康全球董事长雷夫·约翰森(Leif Johansson)对这一论断颇为认同。他说,老龄化人口对于社会来说可以成为一种净优势,但前提是必须多方携手合作,才能在不断变化的全球人口趋势中持续获益。

老龄化严重的日本,200多年前的江户时代人的平均寿命是50多岁,现在日本人平均寿命85岁。武田药品工业株式会社执行董事平手晴彦表示,日本政府正在计划让每一个人工作更长的时间,因为有研究证明,每天工作的人比不工作的人更健康。如何让健康的人长时间继续保持健康状态,非常重要而且要有系统的支持。比如,老龄人保险体系是最基本的需求,考虑基本支持措施的同时要加强创新。

人均寿命也很高的香港,则尚未建立老龄医保制度。香港特区行政会议成员、香港安老事务委员会主席林正财称, 两年前,香港制定了关于老龄人的护理计划,希望能够促进未来20年的健康老龄化。预防比治疗好是共识。但在实际的医疗体系中恰恰相反,资源大部分用在治愈上。因此,必须要打破目前的医疗模式,建立高质量的护理体系,政府也在建设为社区提供一站式卫生保健服务的健康中心,使患者能够管理自己的健康状况,并照顾那些出院的患者,让他们尽快回归社区,减少重新入院的几率。

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行政助理院长、公共卫生实践教授林光汶认为,老龄化的系统建设,不能简单地跟随其他国家的脚步,应该反思一下自己的老龄化特点和需求。有三项工作需要考虑:第一,全民卫生覆盖时代,每个人都能得到相应的服务。如何制定激励机制,确保所有这些服务的提供商正确履责,不仅仅是以疾病为导向,更是一个全面性的体系;第二,全民卫生覆盖意味着要与社区合作、要动员非政府组织、要提升大家的健康素养、要让这些社区积极地参与其中,来管控自己的健康并参与到政策制定之中;第三,第四次工业革命、人工智能等技术变革,有利于把家庭患者和健康体系结合,利用数据来重塑体系。

 

加强基础病理研究 推动政府、企业、个人三方合作

当前,世界所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是癌症、心脏病、糖尿病和呼吸系统疾病等非传染性疾病。过去为应对急性传染病而建立的医疗系统,如今正努力转型成为健康中心,帮助慢性病患者进行长期的疾病管理。

美国辉瑞普强制药集团全球总裁高天磊指出,健康是社会变革的重要条件,过去15年,全球非传染性疾病的经济损失达到7万亿美元,非传染性病涵盖多种疾病,这些疾病大部分都是可以预防的、易于诊断的,利用现有药物也可以得到很好的治疗。

对老年痴呆症有长期研究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叶玉如表示,全球老龄化不断增加,老年痴呆的问题变得越来越复杂,患病者到2050年将达到一亿三千万,少有国家能够应对。很多针对老年痴呆症的治疗都失败了,目前还不知道其背后的发病原因到底是什么,人大脑的缺陷到底是什么。“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病理过程,现在是研究最为关键的时期,必须支持神经学方面的疾病研究。老年痴呆症患者快速增长警示我们,必须采取积极的行动。”

雷夫·约翰森分享了一组数据:中国由于独特的人口学因素,复杂多变的疾病模式给老龄化社会带来的挑战尤为严峻。当下,中国有超过5亿的成人糖尿病或糖尿病前期患者。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CPDRC)预计,到2050年,中国四分之一的人口年龄将超过65岁。糖尿病等疾病发展的风险因素会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如果不能积极采取措施应对这一问题,其造成的直接和间接损失将不容估量。

高天磊表示,老龄化与非传染性疾病相关度很高,且多病共患现象普遍。老龄化将不只是一个健康问题,还是一个社会发展问题,要解决这一问题,伙伴关系非常重要。不同部门、不同行业要进行合作,药厂在这里扮演的角色很重要,必须要有强有力的预防工作和教育工作,要有循证的治疗指南,要有可负担、高质量的保健活动,涉及到对药物的信任,还需要跨机构、跨部门进行协调。需要患者对医学医药方案的信任,还需要相关的政策支持。要把医疗看成一项投资而不是支出。要更好的利用大数据,知道价值在哪里,确保服务有价值。

对老龄高发疾病的研究,雷夫·约翰森认为,基础研究怎么强调都不为过,大学和企业应该加强合作。

陈冯富珍非常认同这一点,她表示,大的药厂和公司常常会被妖魔化,在某种程度上,人们需要知道很多的数字和事实,没有什么比透明更重要。很多疾病都是可以预防的,政府、企业、个人必须作为合作伙伴共同寻找解决方案。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企业获得合理利润才能可持续,任何一方单打独斗或赢家通吃都是不现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