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博鳌亚洲论坛2016年年会首日首场分论坛上,博鳌亚洲论坛与北大新结构经济学研究中心共同发布《包容性结构转型指数》。北大国家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前世行高级副行长、首席经济学家林毅夫林毅夫在发布会现场,向在座嘉宾及代表解读了这份报告的重要意义。
2015年对国际发展来讲,是一个很重要的年份。因为联合国采取了一个新的发展目标,叫做可持续发展目标。这个目标的发布非常及时、非常必要。
我们知道从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有200多个发展经济体,怎样来减少贫困、发展经济,让这些发展中国家能够实现现代化来达到发达国家同样的发展水平。这是一个中国人的梦,也是所有发展中国家人民的梦。
二次大战后,当时思潮是说要变成发达国家,就应该有发达国家的生产力水平。在80、90年代当时的思潮是说发展中国家之所以没有发展好,最主要原因是政府失灵。
前面两波思潮通常是发达国家有什么产业、有什么制度作参照系。然后发展中国家按照发达国家有的能做好的来做。少数几个经济发展比较好、真正能够实现赶上发达国家的经济体有一个共同特点,他们不是以发达国家作为参照系,他们基本上是以自己作为参照系。看到自己有什么,根据自己有的,什么东西能够做好,然后把做好的找条件做大做强。
我们现在设计一个新的指标,最主要就是想帮助世界上来实现联合国所通过的可持续发展指标,在可持续发展指标当中,目的是减少贫困、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关键点是必须帮助发展中国家来实现工业化和绿色产业。
我们这个指标最大的不同在什么地方?过去的指标都是以发达国家做参照性,我们现在的这个指标是以不同发展程度的国家来相互比较。我们在制定指标的时候,应该把不同的发展程度的概念引进去,然后低收入国家跟低收入国家比,中等收入国家跟中等收入国家比,高收入国家跟高收入国家。这样我们才知道不同发展阶段的国家的情形怎么样,改善的空间怎么样。
报告指出:包容性结构转型使用41个指标来衡量制造业,环境分数,宏观及微观政策等方面。现场发布会还以地图的形式直观展示了报告结果:
中国还有印度得分很高,几乎比北美大陆上美国、加拿大做得都好;亚洲国家日本、马来西亚和越南做得比较好;亚洲的制造业非常强大,因此制造业总体得分很高,但是环境方面却比世界平均水平要差。
(本报告根据会议速记整理,未经演讲人审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