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3月23日下午,在博鳌亚洲论坛“振兴东北:工业摇篮的二次腾飞”分论坛上,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表示,东北正处在二次振兴的历史关键点。
迟福林认为,东北的第一次振兴发生在2003年,彼时在国家的支持下,东北以基础设施的改善和重工业的发展为重点,实现了历史性的壮大,经济总量明显提升。“但是第一次振兴所注重的是投资拉动,在结构调整、制度创新方面,并没有真正的破题,遗留下很多问题。”迟福林说,于是在全国经济转型升级的背景下,东北的矛盾显现出来了。
东北需要二次振兴。那么二次振兴需要解决什么问题呢?迟福林说,应该以结构调整为重点,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关键,以形成先进的制造业基地或以制造业转型升级为目标。
而在东北进行结构调整的进程中,迟福林认为,现代服务业的占比恰恰是拖累东北制造业转型升级最为薄弱的地方。他说,德国是一个好榜样,德国的服务业贡献了GDP的70%,生产型服务业又贡献了服务业的70%,东北恐怕连一半都达不到。
那么,东北二次振兴的突出矛盾点在哪?迟福林认为,可以一句话概括:市场开放度偏低,或者严重偏低。“要解决这个突出矛盾就要下功夫。”
如何形成东北振兴的有效动力?迟福林认为,东北有自己的发展机会,要形成东北振兴的新动力,主要是加大开放,解决突出矛盾。东北应在对外开放上加大力度,国家发改委应给予更大的支持力度,东北亚、自贸区、工业园等都须在开放政策上有更大的支持力度。在市场开放和产业开放上,也要下功夫找到路子。
迟福林表示,虽然东北振兴困难重重,但只要抓住整个中国转型升级的大好机遇,在对内对外开放政策上中央给予更大的支持力度,东北抓住这个机遇,那么未来5—10年,东北会发生重大变化,成为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基地。